下周就到双 11 了,办了十年的购物节再次以商家广告轮番轰炸开始。 这些年双 11 的消费数字一路飙升,阿里的 GMV 从 2015 年的 912 亿、上升到 1207 亿,再到去年的 1682 亿元。2017 年京东和阿里巴巴的成交总额达到 2953 亿元,是 2009 年“双十一”的 5906 倍。 热爱购物是人类的本能。多个研究显示,购物和美食一样可以激活大脑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以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让我们陷入越买越上瘾的循环中。 我们被暴露在“快来买这个”、“这个值”、“多买买对自己好一点”环境中,这样的背景声音一年一年在变大:双十一晚会让它越来越像个节日,今年电子游戏的电商平台通过社交方式(比如天猫双 11 合伙人)、联名款拉动你电子游戏地逛 App,引起你的冲动消费。越来越复杂的规则也是为了增加你在 App 上停留和活跃的时间。 过完了双十一,“黑色星期五”又要到来了。后面还有双十二、圣诞购物季、春节、情人节、三八妇女节、白色情人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六一八、中秋节、国庆大促……商家们总有理由促销打广告,一堆购物节排着队。 另一方面,购物的快感在下单时到达高峰,拿到快递的期待再刺激一次,但期待的东西很快就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最初购物的快乐,便会随着时间而递减,你对它的满意度也会随之下降。 并且随着购物成为习惯,一次购物能带来的刺激越来越小。获得同样的快乐,你要越买越多、越买越贵。 一直在研究金钱和幸福关系问题的纽约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吉洛维奇(Thomas Gilovich )的研究表明,买买买时的快乐,远远比不上一次全新的身心体验,比如一次旅行。
插图来自 Giphy 回顾与整理,你真的需要哪些东西? 在买东西之前做个盘点,弄清楚自己的所有物和偏好。 “东西不断增多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自己现有物品的数量”,《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作者近藤麻理惠这样认为。 她在书中给出的整理建议是:同类东西全部集中后,按物品类别思考。 比如,把所有衣服按上衣、下装、外套、袜子、内衣、包包、配件、鞋子集中放在床上或地上,同类叠加在一起,再一件件拿在手里判断、做处理。 “一定要有心动的感觉才留下”,“如果只是觉得之后可能会用”也应该马上丢掉。她认为整理和收纳应该从丢弃开始。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拥有的物品比想象中多,甚至可以建立一个 EXCEL 文档记录所有的物品数量。如果你的房间容量有限,真的可以试一下松浦弥太郎的准则:每多一件物品,就要减少一件东西(这是他的一百个原则之一)。 整理过程也是了解自己喜好的过程。把常穿的衣服,常用的配件放在更容易拿到的位置,这样你也能发现,什么东西是适合自己的,最常用的。
处理东西的方法有很多。 闲鱼、转转这两个经常被提及的二手交易网站,几乎可以转卖所有品类的物品。二手书近期也被这二者纳入到可交易的物品类目。
但闲鱼、转转这种主要以个人向个人销售物品的服务,存在不少风险。这些风险涉及定价、交易中的安全,卖出/买入商品的真伪。 先说电子设备的转卖,以智能手机为例,iPhone、Android 手机的转卖,主要包括下列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机有大量的回收渠道,包括手机厂商的官网、电商网站,或者是朋友圈也可以挂上。但差别在于,不同平台设定的定价方式、转卖周期、回笼资金数量,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
文字+图片尽可能详细,留在平台内完成沟通、交易,注意搜集购物小票、保修单,这些是基本技巧。另外还有些技巧可以参考:
如果是二手书籍、二手服饰转卖还有些垂直的网站可以用。例如二手书籍可以通过多抓鱼、熊猫格子、渔书这些转卖或者捐赠。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服务覆盖的城市,回收二手书的范围、价格。以我购买二手书较多的多抓鱼为例,目前是覆盖全国,但转卖二手书的价格较低。《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曾经转卖过一本原价 78 元的《四季花传书》,多抓鱼的收购价是 7.8 元。这本书被买走时的售价是 23 元。 如果是二手服饰,可以通过全国的优衣库、H&M 门店,以及京东公益、菜鸟裹裹这些服务回收。差别在于可回收的服饰品牌、数量。
如果你实在急着就近处理,也可以把不需要的衣服放到小区里的衣物回收箱。上海很多小区有市发改委或者市绿化市容局设立的回收箱。 下手之前,掌握筛查技巧避开水军蛊惑 筛选可疑店铺 大品牌官方店不必担心,小众店铺或互联网品牌,把鼠标滑动到店名上,查看详细信息,以淘宝为例:
![]() ![]() 辨别水军 在中文互联网世界辨别真假评价,可能是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马蜂窝事件又给我们敲了一记响钟:假评价、抄袭评价、无所不有……
购物网站之外的网络空间找评价 在淘宝京东之外的网络空间看看有没有评价,比如什么值得买、闺蜜网或者美国丝兰官网(美妆品个人护理品评分和评测)、虎扑(可能有一些运动鞋讨论)、DPReview(相机评测)。 用 Google 或者 Bing 看看英文评价,关键词+review。 看差评,了解潜在问题 在评价中直接选择“中评”或“差评”,你可能会发现一些购买潜在的问题——比如东西容易坏但没有售后理你、设计上的缺陷、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对好评的打脸。可以重新评估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 在手机淘宝内,评价的下方还有一个“问大家”的功能。据说这是淘宝随机邀请已买的消费者的,里面会有一些唱反调的、替你拔草的回答。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也是个获取信息的方式。 去店里上手试用试穿 如果你看中的品牌有线下店,去实体店试也是拔草比较好的方法。对于衣服、鞋子,穿在你身上的效果和模特图可能有很大差异。但不是鞋服的所有款都能在线下试穿(那些没标注“线下门店有售”的更要看运气)。
如果打算购买个人电子用品,也最好去线下门店提前体验下操作和手感。甚至可以租一个用一段时间试试看。 首先,打折商品真的有在认真降价吗? 查询历史价格变动 想买的东西是否有先涨价后打折的伎俩? 淘宝和京东都有针对保价的新政策。天猫要求参加双 11 的商家销售的商品价格是最近 3 个月最低。天猫规定,11 月 12 日至 11 月 26 日为商品价格保护期,在此期间参与双 11 的商家销售商品不得低于正式活动价格或预售价格。 京东目前的价格保护是 30 天,但主要针对自营商品。在 30 天内消费者所购商品降价,消费者可以通过京东 APP 的客户服务—价格保护申请补差价。部分京东第三方商品也提供双 11 期间的保价,即现在京东商家在活动期间提供的价格,不会高于双 11 当天的价格。 盯着价格走势可以更好地让你知道不同商品在不同平台的价格,可以筛选出低价。 “慢慢买”可以查询到一件商品在单个电商平台上的历史价格走势。用户将商品链接粘贴进“历史价格查询”的搜索框,就可以看到历史价格变动。例如以一把“藤次郎三德刀 VG10”为例。
当然,提前涨价再降价这种做法仍然存在。今年慢慢买官方整理了一份涨价名单,涉及 138 个商家,有些产品是价格翻将近 6 倍再“降价”的。 所以说双 11 并不意味着低价购入的最好时机,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对欲望清单上的商品的价格追踪。 作为老牌的社区,“什么值得买”用户的评测、开箱文章实际上质量不错。但即便你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完文章也没有关系,利用好“好价”、“商品降价提醒”这两个功能,就可以比较便捷地追踪价格了。 在给商品设置一个期待价格后,达到预期价格时,什么值得买 APP 会推送给你。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值得买的用户对于优惠券、商品低价信息非常敏感,到时候就需要拼手速了。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即刻 APP 的搜索产品做一些低价商品监测。在“创建新的主题”中筛选“指定商品有优惠”,就可以搜索电商平台上该商品的低价信息,并推送给你。
许多天猫店或淘宝店铺会拿出一些产品做预售,付了定金再付尾款。 付了预购款的产品,双十一不用再拼手速,付尾款的话能买到。但是注意:尾款不能退。除非你是非常确定会购买并且留下那件产品,就不要买预付款的产品了。定金可能是沉没成本。 不同店铺定金抵扣不一样,同一家店铺,预售款的定金变化也会略有不同,定金抵扣 1 倍、 2 倍或 3 倍的都有。 除了定金之外,天猫店有补贴津贴:满 400 元减 50 元。而选择参加双十一的淘宝店有满减:每满 200 减 20,可跨店和品类。店铺也有一些优惠券,每一家情况不一。
所以说,不要为了凑单买不需要的东西!
![]() 租赁也可以代替一部分购物需求
作为全款购买的替代方式,租赁服务现在已经覆盖电子游戏的品类了。 一方面,它被视作是提高品牌忠诚度、留住消费者的一种方式,例如苹果公司 2016 年推出的“iPhone 年年焕新”计划,现在也有电子游戏电商平台推出手机租赁服务,包括京东租赁、苏宁租赁频道、支付宝等。 另一方面,租赁体验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做决定,例如单价较高的 PS4、Swicth 游戏机、相机、无人机,或者是像戴森卷发棒 Airwrap 等。在冲动下单购买前,前期试用可能会改善最终决定。 毕竟,一周以上的体验获得的信息总是要比 3、5 分钟的上手多不少,也会比网络上的数据博主评测要更个性化。产品究竟能否满足个性化需求,你能否克服学习成本、熟悉新产品的操作,这些是你可以通过租赁体验产品解决的一部分问题。 提供商品租赁的大部分都是电商搭建的平台。例如支付宝用户可以通过芝麻信用免押金对商品进行租赁,成本是相对较低的。 一家叫魔玩空间的店铺提供的 PS4 游戏机,店铺称 9 成新的主机。按照价格来说,通过一款 3A 大作游戏了解索尼 PS4,成本其实是相对较低的。PS4 Pro+1 款游戏,租金是 11.84 元/天,《神秘海域 4》之类的游戏,大约 3、4 天也可以通关,计算下来大约 50 元。
除了高价电子设备外,服饰也是另一个租赁服务相对较多的市场,例如获得阿里巴巴投资的衣二三和今年刚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租赁电商 Le Tote。 租衣电商又有点像订阅制:每月缴一笔会费(这两家会费都是 499 元,季卡年卡价格稍有不同),可换新 3~6 件服装或配饰,商家通过快递送衣取衣。 日常服装可以是高频用品,又因为受到身材、潮流变化影响,消费者常常想换新,所以刺激了租赁服务的兴起。另外,因为许多衣服都要贴身穿,人们希望它比较清洁,所以租久了可能也会产生想“要拥有”的心情。 租衣电商也明白这一点,如果消费者在租衣后中也可以直接购买服装。不过不能保证是最新的未经他人穿着过的产品。 避开购物高峰,延迟购物计划 冲动购物背后的一个隐藏的暗示:自己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真的是这样吗? 除了一些长年断断续续有促销的商品,排开特定品类商品有重点折扣的双十二、元旦促销、三八妇女节促销不说,大多数商品一年至少有两次打折季。仔细想想,我是现在这个 11 月、12 月就必须用上吗? 出去旅游时再买 如果冲动加入购物车的产品,不是很急着用,然后恰好元旦或过年有出境旅游的计划,可以到时候再购买。 其实有一些产品可能在免税店购买更划算,比如保健品、化妆品、个人电子产品,以及大部分海外品牌的服装、鞋和包包。在品牌的诞生地市场或者母公司所在地价格会相对低一点,大部分情况还能退税。 等身边人亲测后再买 双十一价格跟平时差不多的东西,可以等身边有人用了评测后再下单。 和同事交流购物清单时,我被他“种草”了一款阅读架。他建议我等他使用评测后再买。我觉得很有道理。 比如算下来只打了 9 折的产品,再观望一下吧。或者自己先定一个能接受的价差值,比如 100 元或 50 元——双十一和平时价差在 50 元以内的产品,又非必需品或急着用的话,不如之后再买。 电子游戏囤积消耗品必需品的事 都说日用消耗品(纸品、洗发水、隐形眼镜、洗衣液等衣物护理品、卫生巾)值得屯,但你也要考虑家里是否有足够储藏空间。 囤积东西,把重要的空间拿来当仓库,不管是买的房子还是租的房子都十分不划算。除非你家有专门的储藏室,且储藏室空间充足。 相信我,洗发水沐浴露之类的并没有你想象中消耗快。好奇心研究所此前的话题“ 回忆前几年的双十一,你都做过什么蠢事”,前 5 名点赞的回答中有 2 个就跟这个相关:“买的纸巾洗衣液等家用品已用三年还没用完”、“屯了三年的姨妈巾,可是第二年就怀孕了……” 排名第二的回答是“双十一买的东西后来店铺打折卖得比十一当天还便宜”。虽然说这也看运气,但是有时候延迟一下满足感也没什么不好。 你可能听说过“棉花糖测试”,虽然电子游戏延迟满足的能力是否真的能帮助人们取得成就仍有争议,但是,似乎更确切的是:延迟满足感能让我们对物品感到更满意。 延迟购买计划还能避免冲动:心理学家发现你涉及计划、规划功能的脑前额叶会更活跃。也许过了一周一个月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没有那么需要或者喜欢这件产品。 购物应用都做得太方便,可以从它们入手解决问题 如果买个东西需要出门路上来回一小时,你的购物欲可能就不会那么强。 但今天不管哪家的应用,购物体验都不至于太差,方便的搜索、直播卖货、移动支付、隔日乃至当日送达…… 降低应用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减少你的购物欲。 比如商城的装饰总是很鲜艳,折扣的提示永远是红色或者橙色。就连手机上的购物应用普遍都会选用暖色调和各种色彩搭配来刺激你购物。 可以尝试让这种干扰消失。iOS 系统本身就提供了让屏幕完全变灰的功能。你可以进入 iOS 设置,在辅助功能的最后一个选项中将开启色彩滤镜设置为快捷键。
当然,更彻底的是只在电脑的浏览器里买东西。删掉所有购物应用就行,做起来其实不难。 过去一两年里各家都想把用户赶到手机上装应用,所以它们反倒都把电脑上的购物体验做得很差,比如不记录登录状态每次都得重新登录、或者登录的时候要多点几下。 这正好是帮你降低购物欲的办法。 帐算清楚一点,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比预想的穷一些 很多人可能都高估了自己可动用预算的数额。 排除买房装修外,三月一付的房租、每年几次的份子钱、海外旅行、过节礼物也都是开支。 想想看,你有没有出现过这种状况:1 月份的房租、旅行、筹备年货花了你一大笔钱,但 2 月份基本没有大笔开销这件事,可能让你在 2 月花费远超预期。结果到了 4 月,新一季度的房租+五一出游带来的大笔花销让你捉襟见肘。 做一下预算,将大笔开支分到每个月,会对自己可以用的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算清楚之后可能就没那么想在购物节囤一年份的日化用品——帮助商家清理了库存,却占据了你个人居住空间和负债。 如果没能控制住自己的预算,开支超出了预期,通过分期、信贷来解决也需要多考虑一下。 分期付款看上去比延期付款要好一些,但实际上银行信用卡账单分期的年化利率都在 14% 以上。门槛更低的网贷就更高了。
具体方案而言,一位自称是德勤高级审计经理的知乎用户提供了一个方案:排除掉购买大件商品之类的一次性开支,以三个月的开支平均值作为每个月参考数值,将该数值增加 20% 的额外支出视作应急款项,根据收入减去计入应急款项的开支,得到最终每个月可调动预算。 这种方案需要不错的执行力,忠实地记录自己的开支情况,同时限制自己的欲望。实际操作难度可能相当大。 |